官方微信 移动客户端

综合门诊部

学习与交流
基于阴阳寤寐学说的失眠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探索(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804次 


唐娜娜,黄俊山

21世纪,面对全球医疗危机,干预方式由疾病的控制转向生活方式干预的管理,医学的目的正在从“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未来的医学将是面向全体,贯穿生命全过程的“健康医学”。睡眠障碍是人们正面临着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失眠。失眠在临床虽不属于危急重病,但引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人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以及生活质量等多维度损害。中医对睡眠医学的研究内容丰富,从广义角度来说,阴阳失调是睡眠障碍发病的总病机,阴阳寤寐学说是基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而形成的。本文旨在阴阳寤寐学说的指导下,探索失眠症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失眠的基本原理

其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的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人之所以睡眠,是应于天地昼夜的变化,与自然相应的结果。《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出寤。即《灵枢·口问》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其二,卫气运行于阴与阳,是导致寐与寤的根本原因。《灵枢·营卫生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营阴行于脉内,卫循行在脉外,一日一夜循行五十周,至夜则营卫都会于阴。营卫相会的时候,则人入睡。《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白天行于阳则寤,夜晚入于阴则寐。阴阳寤寐学说是基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而形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的阴阳消长与其相应,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出寤。阴阳寤寐学说植于阴阳学说,是阴阳学说的拓展与细化,对于临床指导睡眠的辨证论治具有较深远意义。


电话:0591-8357027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

邮箱:fjszyykxy@126.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闽ICP备2021002010号 | 闽ICP备2021002010号-5 |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 | 公网安备 3501004536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