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客户端

综合门诊部

学习与交流
肝风内动病位在筋膜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3  浏览次数:21次 

黄俊山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一般论及肝风内动,诸如痉证、粮疚、破伤风、痫证、颤证等病证时,大都指出病位在筋脉。由肝风内动而筋脉失养,故出现一些肢体动摇颤抖症状。然而,筋和脉并非一体,“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二者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证诊治等方面均有许多不同,本人依据有关文献及临床实际情况,认为笼统地说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而出现各种动风症状是不够确切的。

肌肉之肌健部分,附于骨节者为筋,包于肌腱外者为筋膜。筋与筋膜的生理功能均由肝主持,并由肝血供给营养。所以《内经》指出“肝主筋”“肝生筋”“肝合筋”“肝主身之筋膜”“肝藏筋膜之气”为“罢极之本”。正是由于肝与筋、筋膜的这种特殊关系,才将“风气内动”而出现的各种动风症状统称为“肝风内动”。因此,《素问·痿论》指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这里的“挛”一字,《康熙字典》中释曰:“孽,吕员切,【说文】系也,凡拘牵连系者皆曰挛。【疏】相牵系不绝之名也。”《内经》借此说明肝风内动,筋膜干而出现各种牵引动摇的风证。这里的筋膜干即为筋膜失于濡润涵 养,导致筋膜失于濡养的原因众多,但一般可用热、虚、瘀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分类概括。“热”是热极生风,阴津耗伤,筋膜失于濡养;“虚”是指各种阴亏血少而筋膜失养;“瘀”是指各种原因(如气、血、痰、湿、食、火、虚等)导致血脉瘀阻,经脉之气不得畅行,筋膜失养。不论何种病因,均致肝风内动,筋膜失于濡养,不能任持自如,随风而动,才出现各种动摇牵引的动风症状。

因此本人认为肝风内动的病位在筋膜,较筋脉的提法为妥。当然,《内经》中筋脉并提的情况很多。如“筋脉和同”,“筋脉横解”,“筋脉沮弛”,“筋脉不利”,“筋脉不通”, “筋脉懈惰”等,正好说明筋和脉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而肝风内动的病位在筋膜与筋和脉的密切联系并不矛盾。


电话:0591-8357027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

邮箱:fjszyykxy@126.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闽ICP备2021002010号 | 闽ICP备2021002010号-5 |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 | 公网安备 3501004536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