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客户端

综合门诊部

学习与交流
中药煎剂疗效下降因素探析(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9  浏览次数:28次 

黄俊山郭梅英

二、煎煮方面

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药物疗效的重要方面。随着西药及中成药的广泛应用,煎煮过程的繁杂性令许多人闻而生畏,尤其是年轻一代,不得已而服中药会出现许多不恰当做法。

器皿因素:应使用有盖的陶瓷砂锅,受热均匀,药物不与器皿发生化学变化。因这种专用砂锅购买者少,价低利薄而很难买到.代用品用玻璃、不锈钢和搪瓷制品,避免用铁器、锡器、铝制品铁器与含鞣质成分的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而沉淀,降低溶解度,与有些药物所起的化学变化不仅降低药效,还会产生副作用。铝制品日常应用较多,但中药中的有机酸在煎煮时可破 坏其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使铝释放人药中而被人体吸收,积量增多则对人产生毒害作用,因此,中药房应配有药锅出售。

浸泡因素:正确的方法为先用纯净冷水快速淘去土质,然后加水漫过药面1寸左右浸泡(吸水性强的药物,如茯苓、生石膏等,在浸泡后再加水至这一高度)。视药物种类可浸泡30分钟-2小时,天冷可延长,天热则缩短,以免发酵。有的急于求成,往往未经浸泡,降低了有效成分的释出而影响疗效。

时间与火候:先煎之药应在煮沸后先煎10~2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后下之药应在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过早过晚均影响药性与药力。质地坚实的难溶性药物煎时约需30分钟;质地疏松的茎叶类易挥发性药物,煎时为煮沸后10分钟左右。乌头、附子等有毒药,必须按规定先煎30分钟-1小时,以消除其毒性,火候均为先“武”后“文”,急火煮沸后即改为慢火。前人认为芳香易挥发类药宜武火急煎,其实武火挥发更多,只需加盖不久煎就可防止挥发太多。另外,有许多人对中药加水后以蒸代煮是不可取的,煎煮过程中的药力、药效变化难以替代。

煮后药量:煮完离开火后立即倒出药液,有的怕烫而延时倒药,会使药渣吸收部分药液。然后再加水约比第一遍略减少,接着进行第二遍煎煮。后下之药应在第二遍最后投入。两遍煎煮之药液合二为一(每次约大半杯),混合后再一分为二,分2~3次服。前人有“中药灌满肠”之说,意为煮后药液量宜大,这对于某些患者是适合的,如解表、清热药等,但许多病人无法饮下大量药液就不宜药量太多。非挥发性药物还可将去渣后的药液单独再微火煎煮浓缩后服用。

煎煮时,其加水量、用火量、煎煮时间等均影响煎煮后药量。各环节都恰到好处不太容易,还有的煎药房不负责者,对每位患者不同要求的药物,不是“一视同仁”就是随意掌握,煮后倒入药瓶中,药量多就倒掉剩下部分,不足则加水以充其量,也成为中药煎剂疗效失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经常检查煎药房的煎药质量,自煎煮对其讲明煎煮方法,使其领会贯通。

三、服药方面

时间:因药液量较大,宜在饭间服,对饮食影响较小。滋腻补益药、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健胃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空腹及饭后指饭前后1~2小时,距离太近影响胃的容纳。滋阴养血药宜入夜服用,安神药睡前服,个别方剂按特殊服法。

方法:一般1日1剂,分2~3次服,如病情危重,可1日数剂,次数不限或频频饮服,以增进药效。一般汤剂多温服,发汗解表药,除温服外,药后还须避风盖被。依据反佐法,热证用凉药宜热服,寒证用热药宜冷服,以防格拒。为了缓和中药口感,也可避免温服,喜热饮者趁热服,耐冷饮者放凉服,使其味觉迟钝,也可服药前用生姜擦舌,或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加糖以矫其味。

与其他疗法相配合:当前患病者均多方求医,急于求成,往往多种疗法同时进行,这就存在着协同与拮抗因素,如患者未说明所有治疗内容,则医者对治疗失控。如便秘患者,中西药物加灌肠,药效叠加而泻下之力失控。汤液疗法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运用各种疗法,依其特点分工配合,才可使失误减少,疗效增加。

因此,应在中药包装上印有煎服说明、注意事项或在预先印制的表格上,让调剂人员在符合的条款前做上记号,以减少失误与失控。


电话:0591-8357027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

邮箱:fjszyykxy@126.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闽ICP备2021002010号 | 闽ICP备2021002010号-5 |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 | 公网安备 3501004536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