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客户端

综合门诊部

学习与交流
中医调治法初探(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68次 

黄俊山

4调虚实

虚则扶正,实则祛邪。但大多数病证为虚中夹实、实中夹虚或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的虚实夹杂证,并非单用补法或泻法可治,须调理虚实、攻补兼施。 这种非单纯施补或单纯旋泻的治法,当属调虚实之法。对于外感疾病来说,调虚实可收到攻邪以护正、扶正不留邪;助正以攻邪,邪去不伤正之效。如益气解表的参苏饮,清热益气生津的白虎加人参汤,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等。而对于内伤杂病,调虚实更为常用之法。如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益气利水的春泽汤,活血养血的四物汤,养血润燥的润肠丸,温补脾阳,攻下冷积的温脾汤等。

5调气血

气血必须调和通达才能流通全身,无处不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素问·至真要大论》)。血病可调气,气病可调血。调和气血为常用治法。如当旧补血汤,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取补气生血之义;另外,归脾汤用于益气摄血,独参汤用于大出血以补气固血脱,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八珍汤气血双补,柴胡疏肝散行气和血,血府逐瘀汤活血行气,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等。

调气血要点:①应注意气血的流通特性,顺其自然之势,促进运行通达为调理的前提。②调气血一般应遵循“ 因气而及血者,先治其气,因血而及气者,先治其血”的原则。但气属阳,血属阴,阳主动,阴主静。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起着主导作用。“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先阳后阴也”(《寿世保元》)。③气血的生成运行与调节直接与脏腑功能有关,调气血的同时应注意调理相关的脏腑功能活动,如疏肝理气,健脾养血等。

6调脏腑

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玉机真藏论》)。而通过调治使其恢复正常的协调平和状态则是治病的目的。因此,调治脏腑主要依据脏腑各自的生理特性及生克乘侮规律来制定相应的调治之法。

6.1依脏腑功能配合而调:如水液代谢失调,“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水热穴论》)。“其制在脾”。而从肺脾肾三脏调治;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生血统血,故血病多从心肝脾三脏调治。

6.2依脏与腑的关系而调: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藏别论》)。因此原则上虚则补其脏,实则泻其腑。如泻小肠热以清心火;泻大肠以清肺热;补脾治胃虚;滋肺阴以润肠通便;补肾气以治膀胱失约;补肝治胆虚。

6.3依生克乘侮规律而调:如滋肾阴潜肝阳的镇肝熄风汤、杞菊地黄丸等——滋水涵木;疏肝健脾的逍遥散——抑木扶土;清心火养肾阴的导赤散——泻南补北。

综上所述,调治法是在阴阳学说指导下研究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治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阴阳五行学说及中庸之道,并与脏腑经络理 论,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相结合,为中医治法灵魂所在。广而言之,一切治法均可概言调治,具体而言,只要体现了相反相承,具有双向调节的治法皆属调治。另外,养生中的调神、调气、调饮食;用药时的反佐法及调治针法等许多治法可归入调治范畴,而多种调治法又常融合为一种具体治法,如桂枝汤调和营卫即融合了调气血,调内外、调虚实、调寒热之义。另有半夏泻心汤、逍遥散、小柴胡汤、左金丸、交泰丸等更为调治的代表方剂。因此,调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使之发扬广大。


电话:0591-8357027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

邮箱:fjszyykxy@126.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 闽ICP备2021002010号 | 闽ICP备2021002010号-5 |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 | 公网安备 3501004536220001号